第一次買電視就上手!面板、更新率、尺寸選購全攻略
- 厔白設計
- 4月8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7小时前
挑選電視時,最常聽到的爭論就是:「電視尺寸是不是越大越好?」
有一派認為,電視就是要買大一點才有劇院感,就算客廳不大也沒關係,喜歡近距離看大畫面;另一派則強調,還是要依據空間大小來挑選,太大的電視反而會讓小客廳變得壓迫。
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沒有對錯,電視尺寸的選擇、安裝高度、觀看距離等,都是根據使用者的習慣與身高而定。我們以下就從幾個實用的選購重點開始介紹。
📏 一、電視尺寸怎麼選?先看觀看距離
一般來說,電視尺寸與觀看距離有對應的黃金比例:
✅ 根據解析度計算距離(畫質越高可看越近):
1080P(Full HD):建議距離 = 電視尺寸(吋) × 4
4K(UHD):建議距離 = 電視尺寸(吋) × 3
解析度越高,畫面越細緻,就算坐得近也不會覺得模糊或看到像素。目前市場上已以 4K 為主流,新手購買也建議優先考慮 4K 電視。
✅ 依照實際沙發距離來選擇尺寸建議如下:
沙發離電視距離 | 建議尺寸 |
180 - 230 cm | 50 - 75 吋 |
約 300 cm | 65 - 85 吋 |
約 400 cm | 80 - 100 吋 |
但記得不只要看距離,牆面寬度也很重要,避免左右卡門或被家具遮住。另外如果有做 嵌入式牆面或電視櫃設計,也務必先測量好尺寸再選電視。
🛠️ 二、電視安裝高度怎麼抓?
電視的掛牆高度要符合你的視線,才不會看久脖子痠。建議參考以下安裝原則(以坐姿觀看為主):
55-65 吋電視 → 下緣離地約 60-65cm
65 吋以上電視 → 下緣離地約 55-60cm
💡 若是喜歡「半躺」看電視,可能會需要略往上調整角度。
💡 若電視下有安裝 Soundbar(聲霸),建議電視再往上加高 約8-10cm,避免遮住。
實際高度還是建議依你家人的坐姿、沙發高度進行調整。
🧪 三、電視面板類型解析|該怎麼選才不踩雷?
市面上常見的電視面板種類如下,建議新手可以先從這幾種入門:
🔹 LED 面板
傳統背光面板,價格實惠、壽命長(可用10年以上)
缺點:部分機種容易有燈珠壞掉、出現黑點,維修較麻煩
🔹 QLED 面板
LED 加上量子點膜,提升色彩飽和度與亮度
壽命長,畫質優於傳統 LED
缺點:依然是背光式,視角表現不如 OLED
🔹 OLED 面板
自體發光,不需背光模組,黑色更純、對比度高、畫質最優
較省電
缺點:燈珠壽命較短、可能產生烙印(特別是常看靜態畫面如電視台 LOGO)
🔹 Mini LED 面板
新興技術,將 LED 縮小排列更密集,提升控光精細度
對比、明暗層次更強,近年高階電視主打面板之一
🧭 VA 與 IPS 面板差異:
VA 面板:對比高、黑色表現好,適合看電影、打電動
IPS 面板:可視角廣,不易偏色,適合多角度觀看的家庭使用
👉 一般來說,QLED / Mini LED 多為 VA 面板,OLED 則不分 VA/IPS
🌈 色域標準補充:看起來越「鮮豔」的關鍵!
sRGB / Rec.709:最基本的色彩標準,日常使用夠用
DCI-P3:主流 HDR 電視要求的廣色域,色彩更豐富
BT.2020:未來標準,目前仍無面板能完整100%支援
👉 如果你想看電影有影院感,建議選擇支援 DCI-P3 廣色域的電視。
⏩ 刷新率怎麼看?
螢幕刷新率上可選擇數值高的,例如120HZ=一秒鐘顯示120張畫面,刷新頻率越高就會越流暢,可防止畫面移動時動態模糊太多。
60Hz:基本款,日常觀看沒問題
120Hz 或更高:畫面更滑順、降低殘影,玩遊戲或看運動賽事建議選擇
以下我們挑選幾款大品牌做對比圖

🧳 品牌特色比較小提醒:
⭐ 三星
有些型號使用外接「集線盒」方式統一輸入線路,安裝時建議預留 機櫃空間去連接線路,方便插拔設備。
⭐ LG
獨家遙控器設計帶有「滾輪」功能,操作介面像滑鼠一樣,特別方便瀏覽 App、選片。
⭐ 飛利浦
部分型號具備 Ambilight 氛圍燈功能,會根據畫面變化發出背光,適合喜歡沉浸感與氛圍燈效的使用者。
✅ 總結
選電視螢幕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重點是:
根據距離選對尺寸
根據觀看習慣選對面板與刷新率
注意牆面寬度、安裝方式與遙控使用體驗
去現場展示間實際看看畫質與亮度也很重要!
讓你的客廳不只是有一台電視,而是一個享受視覺與生活的空間。
Comments